Board logo

标题: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打印本页]

作者: 蓝凌    时间: 2001-11-30 21:30     标题: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2001年5月31日,河南省鸭河口电厂干煤棚柱面网壳提升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河南省鸭河口电厂干煤棚柱面网壳跨度108米,采用三心圆柱面双层网壳的结构形式,是目前亚洲跨度最大的柱面网壳,由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设计并提出“机构→结构”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浙江东南网架集团公司承接施工。
    柱面网壳“机构→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网壳去掉部分杆件,使一个静定结构变成一个可以运动的机构,这样就可以将柱面网壳在地面折叠起来,最大限度的降低安装高度;然后将折叠的网壳提升到设计高度;最后补缺未安装的构件,机构又变成静定的结构。所以,整个施工过程是机构→结构的运动变化过程,这是此方法与一般网架提升法的本质区别。
    柱面网壳“机构→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方法的优点是大部分构件的安装工作都在贴近地面处完成,可以保证安装质量,加快安装速度,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并且节省大量脚手架。在该工程在施工中采用此方法,提升工作于2001年5月31日一天内完成。全国空间结构学术委员会和全国升板建筑和提升技术学术委员会的14位国内著名专家现场指导考察。现场召开了柱面网壳“机构→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方法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对该种施工方法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作者: cool_wind    时间: 2003-2-3 20:26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河南省南阳鸭河口电厂干煤棚
作者: bixingke    时间: 2003-2-13 14:51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如何折叠,可否具体介绍,或附图。谢谢!
作者: bixingke    时间: 2003-2-13 14:58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采用何种提升方式?是用井字架拔杆吗?吊点有多少?
作者: cool_wind    时间: 2003-2-21 18:20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河南南阳鸭河口电厂干煤棚大跨度柱面网架的安装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机构――>结构”的施工理念。通过地面整体拼装,折叠展开提升,顺利地将108m跨的大型网架安装到位。在国内施工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在国外,如此大跨度的柱面网架折叠展开提升法也属首次。
本工程的提升采用“钢绞线承重、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集群整体提升”的先进工艺。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将整个结构沿纵向分成45m长的两部分分别提升(见图一)。提升前的网架初始状态见图二。折叠展开提升的思路是通过设置几道钢绞线,并去掉一些杆件,使结构成为一个几何可变体系,即机构。结构的大部分杆件的安装可以在地面完成。然后将其提升至预定高度,装上先前去掉的杆件,使之恢复成为完整的结构(图三)。
提升架采用由QT60/80塔吊的塔身和其他定制的装置组成,每个提升位置由两个提升架组成,通过承重梁连接。承重梁两端各设置一道钢绞线,钢绞线的提升采用液压穿心式千斤顶。平面共计4个提升位置,共8组液压提升器。以钢绞线悬挂承重,液压千斤顶通过钢绞线和特殊夹具与网架连接。提升时,千斤顶上锚夹紧钢绞线,下锚松开,主油缸伸出,钢绞线被拔上去,网架也就被提升。主油缸伸足后,下锚夹紧钢绞线,使网架保持高度不动,然后上锚松开,随油缸缩回退下至原起点位置,准备下一个提升行程。如此循环,网架就徐徐上升了。提升时,千斤顶的动力由液压泵站提供,千斤顶的动作、速度及网架的姿态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以保证网架提升精度。整个提升过程见图四~图六。
本施工方案由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提出;上海市机械施工公司具体负责整体提升的控制技术难题的攻关以及现场提升的实施。
  
图一
作者: cool_wind    时间: 2003-2-21 18:24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图二
作者: cool_wind    时间: 2003-2-21 18:28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图三
作者: cool_wind    时间: 2003-2-21 18:29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图四
作者: cool_wind    时间: 2003-2-21 18:30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图五
作者: cool_wind    时间: 2003-2-21 18:34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图六
作者: htz    时间: 2003-2-21 19:16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这一工程足以说明我国网架(壳)结构的设计、施工水平已达到了很高水平。可喜!
作者: hanweichi    时间: 2003-5-22 18:40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安装方法很先进。很有创意
作者: azhong    时间: 2003-5-23 00:48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这可能是国内最先进的
但国外早就有了
这就是panda吧(还是什么名称?说错了不要笑话)
国内能达到这种水平却实不容易
楼上的兄弟给出了这么详细的资料真实非常的感谢。
作者: 结构痴    时间: 2003-5-27 15:32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同意楼上兄弟的看法。
    此施工方法是日本川口卫教授的专利技术-Panda提升法!
    由于空间结构技术涉及的技术种类较多,可以说是综合技术水平的体现,应该说,我国的水平还很低。对国外先进的技术我们应该学习,可是类似这样的技术应该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
    尊重别人,学习别人,才能够赶超别人!
作者: donghex1    时间: 2003-5-28 22:52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请教吊点处的节点是如何处理的能否给出祥图?因为此处的节点在吊装的时候节点会发生转动如何处理。
作者: zhuminzhang    时间: 2003-7-16 20:54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了不起,真是开眼了,其实我在的公司安装了好几个比这还大的长堆(为海螺水泥做的),现在想想,没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就硬是装出来了,佩服,佩服。今年海螺还有几个堆棚在建,可惜我不是老板,想想工人还必须爬高,真是:~)
作者: xuke    时间: 2003-7-17 17:02     标题: 回复: 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大跨柱面网壳

请问网壳和网架的区别
作者: 民工123    时间: 2009-6-2 15:14     标题: 网壳和网架、桁架

我认为网壳一般是单层的,网架为双层,桁架也为两层或多层的,网壳为格构化的板,网架中的杆件均为二力杆,桁架为格构化的梁。
作者: cpchust    时间: 2009-6-2 22:03

好像主要事罗尧治教授和他的学生负责完成的,此工程得了詹天佑大奖
作者: yuhuiyuhui    时间: 2009-6-3 16:45

大概是日本80年代的水平,一尊重别人才能超越别人
作者: liuchuang1011    时间: 2009-6-6 20:08

没见过,非常了不起啊这种方案,最终省了多少钱简直没法估算了,太厉害了。努力学习
作者: jamesbond2100    时间: 2009-6-6 20:40

罗尧治老师确实很厉害啊,经常见他参与国内外大型网架网壳尤其是煤棚的设计,被誉为中国的干煤棚之父啊!网架主要是由二力杆组成,一般没有弯矩吧。网壳的话,主要受薄膜力作用(如果支座都约束好的话),但是应该要承受一定的弯矩,如果支座释放的话。
不知道对不对,请大家予以指正吧~
作者: kmkge    时间: 2009-6-6 20:54

我的理解:
1结构体系类似多饺拱,机构-结构可行且易于理解和领会
2该主要控制问题为支座处的水平推力,支座保证网架的受力工况,如支座向外滑移,杆件受力变号,将为最不利工况。监测支座可确认结构可靠度
3建这样大结构,经济技术指标如何?只用来装煤?
作者: Flonggen    时间: 2010-1-26 22:18

看来这个技术现在在国内应该很成熟了,本人现在正遇到一个类似的工程,马上就要开始做方案了,看来还要努力学习才行啊。
我也认为要注意“该主要控制问题为支座处的水平推力,支座保证网架的受力工况,如支座向外滑移,杆件受力变号,将为最不利工况。监测支座可确认结构可靠度“
以下这个支座不知道可行不

附件: [支座示意图] 支座.dwg (2010-1-26 22:18, 43.05 K) / 下载次数 307
http://okok.org/attachment.php?aid=119999
作者: xiwangz    时间: 2010-1-29 08:44

机构---结构,太有创意了
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作者: HUCSHEN    时间: 2010-3-12 16:32

请教吊点处的节点是如何处理的能否给出祥图?因为此处的节点在吊装的时候节点会发生转动如何处理。
作者: lieshun    时间: 2010-3-17 12:52

理念很先进,但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对于甲方可以省不少费用。
作者: aegean0211    时间: 2010-4-3 19:56

真了不起啊  对网架有进一步了解
作者: coolshine    时间: 2010-4-6 23:24

这种网壳施工技术叫做顶升法,也称为“攀达穹顶”,最早是由日本人川口卫提出的,并在日本神户“世界纪念”体育馆(108mx68m)的施工中成功应用。世界纪念馆是以两端两个半径34m的1/4圆球壳与中间一段40.8m的圆柱壳组成的,室内高度达30m,网壳耗钢量为760t。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圣乔第体育馆(105.6mx127.8m)和为庆祝新加坡建国25周年建造的综合体育馆(200mx100m)均采用了这一施工技术。对这类施工技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相关资料。
作者: Everson    时间: 2010-9-30 15:37

准确名称是 Pantadome,首次应用在1984年,日本神户市的世界纪念堂。
作者: vividetail    时间: 2010-10-9 10:15

晕   感觉没有必要折叠一下子     把中间部分提升至设计要求位置    将两侧也提升到位   安装补充的杆件    卸载
作者: mi88    时间: 2010-10-15 15:56

vividetail wrote:
晕   感觉没有必要折叠一下子     把中间部分提升至设计要求位置    将两侧也提升到位   安装补充的杆件    卸载

我觉得中间有铰链,相关部分可以一同提升,定位比较方便
作者: 铁锈    时间: 2010-11-3 09:43

想了解一下这个施工技术的成本问题,就是关于河南电厂这个施工时间和造价一共花费了多少钱
作者: fznhhyzy    时间: 2010-12-7 00:13

求施工方案,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 henuzxf    时间: 2010-12-29 14:06

不知道那个转动的节点怎么处理啊?就算是铰接点也不能任意转动啊?不是一般的螺栓球借点吧,请高手指教!
作者: yang86102    时间: 2010-12-29 21:31

虽然比人家落后。但很佩服。
作者: spaking    时间: 2011-10-23 13:55

学习学习
作者: 从零开始做    时间: 2011-10-27 23:39

xuke wrote:
请问网壳和网架的区别

网架是平板形式的空间杆系结构,而网壳是曲面的空间干系结构。而这其实并没有特别本质的区别,而且网架网壳都有单层双层的,网架还见过三层的。不知道网壳有没有三层的
作者: mingxi07    时间: 2013-9-26 10:41     标题: 漂亮

这种方式很有创意
作者: 1055417095    时间: 2013-10-18 22:30

去年听同济大学一个教授的讲座,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这个工程采用的安装方法




欢迎光临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http://okok.org/)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