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XinY structural consultants ltd

 
CCTV造价飙升原因是抗地震烈度上升?
ccc






积分 831
帖子 327
2005-9-22 12:33    顶部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6859695&sty=1&tpg=1&age=0
CCTV总部大楼项目负责人首度全面释疑

期:2005-09-03 作者:徐明怡 来源:东方早报

  被冠以“扭曲之门”的CCTV总部大楼曾引起国人广泛争议:不仅有人写信给总理反映,互联网上更有20万网民热烈讨论该建筑,对于这个项目的未来也有许多传言,但它还是于去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

昨日,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合伙人、CCTV总部大楼项目总负责人奥雷・舍人(OleScheeren)在上海图书馆作了题为“中国制造”的演讲,多角度对CCTV总部大楼进行分析,以回答公众及专业人士对CCTV总部大楼项目的一些质疑。此次活动由“文筑国际”主办,《东方早报・艺术周刊》协办。

结构具有优良刚性、坚固性和抗扭性

CCTV总部大楼的主要结构形态是一个由交叉三角形网状表面包裹的菱形圆。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外形,国人对其结构是否安全进行了质疑。此次舍人先生就此作出了澄清,他认为这种巨型的筒状结构具有优良的刚性、超静定性、坚固性和抗扭性等特征。建筑的立面、屋顶和底面都被交叉网状结构覆盖以分散荷载。因为建筑的形态复杂,致使其不同区域的受力强度不同――一些区域的受力强度比另一些高。为了使每个网格内的各个构件承载相近的负荷,在受力较大的区域加大网格的密度;相反,在承载富余的地方则删去一些构件。这种不规则的交叉网格反映了从日常的荷载到强地震的不同情况下实际结构受力的分布模式。

2004年1月,13位中国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家小组正式批准了大楼的结构设计,他们认为这个工程是安全且可行的,并于去年9月初国务院最终批复后正式破土动工。

外立面采用金属材质带来不同视觉效果

舍人先生幽默地指出北京的天气多雾,这种情况下反而是那些正在建设的工地看起来的视觉效果更好,那些绿色的脚手架看起来非常具有辨别性。他说:“正是这些激发了我们的灵感,我们决定使CCTV总部大楼的外立面采用具有金属质感的材质。”

他认为,由槽钢构成的斜交叉网格打破了单调重复的玻璃墙面结构,使之成为一个看起来独立且浮动的菱形玻璃结构体,为整个建筑的形体增添了一层与众不同的鳞状表面,并在不同的天气下都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造价飙升原因是抗地震烈度上升

去年9月,CCTV总部大楼正式破土动工前夕,有报道称,该项目造价已从原来的50亿元上升到100亿元,而造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该建筑从抗地震烈度7度上升到抗地震烈度9度。舍人昨天也就相关造价方面的问题作出一番解释,他就用钢量进行了分析,与CCTV总部大楼旁的一座办公楼进行了对比:该项目的用钢量为每平方米462千克,而CCTV总部大楼的用钢量为每平方米250千克,几乎仅为其“邻居”的1/2。

对于国内诸多由境外事务所中标的项目如CCTV总部大楼、国家大剧院等,国人一直为“谁为建筑买单”争论不休,而CCTV总部大楼的造价问题确实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在此次演讲结束后,主办方向在场的观众提供了两个仅有的机会向舍人先生发问,舍人在回答观众问题时说:“CCTV是一个实力非常强的集团,它一年的广告收益就足以支撑这个项目。”

据悉,主题为《CCTVbyO-MA》的展览也于昨日在位于飞虹路的海上海接待中心开幕,展览展示了一些CCTV总部大楼翔实的资料图片,该展览为期一周,将于本月9日结束。

有个疑问:
ccc






积分 831
帖子 327
2005-9-22 12:34    顶部


史大林
Moderator
质问:

“去年9月,CCTV总部大楼正式破土动工前夕,有报道称,该项目造价已从原来的50亿元上升到100亿元,而造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该建筑从抗地震烈度7度上升到抗地震烈度9度。”
----------------------------------
真能胡扯!按抗震规范,北京地区的一般建筑都是按设防8度设计,而CCTV这种重要建筑提高一度设计,从7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都是这个标准,CCTV又不是临建,怎么可能考虑降低一度的7度设防呢?就是现在的CCTV大楼也是按9度抗震设计,除了中央筒体外,四角还有加了L形的剪力墙呢,射人这么说,打算忽悠谁呢?
ccc






积分 831
帖子 327
2005-9-22 12:35    顶部


CCTV的 结构解析
中国房地产报20050822

CCTV项目占地575,000平方米,分为三个区域:电视节目制作区、公共设施区以及大楼服务区。每一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构造,考虑了各个楼层的通道和安全,各存于基地内各独立的大楼中。

中央电视台大楼共包括四个结构,这四个部分一起又构成了一个连续的矩形筒体结构。大楼一共使用了100,000吨的钢材。其中外部筒体结构占55%,地板占20%,竖向核心及内柱占16%,传力桁架占7%。

连续的矩形管道和斜格网是大楼的主体结构系统。三种构件组成了筒网状结构:斜杆,柱体以及周边横梁。

交叉的斜拉杆主要用来承载大楼日常的倾斜力以及重力,并且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抵御震力。它们是大楼结构中关键的部分,是由厚度从35mm到100mm的钢板在箱体上焊接而成。

第二个层次是柱体,它们给作用在塔楼上的推力和拉力提供了直接有效的重量释放路径,由此对结构重量和灵活性产生极大的良性影响。由于柱体边界力的显著差异,大楼使用了六种柱体来优化承受力,从简单的H型钢到嵌入了H型钢的钢筋混凝土。H型钢部分由厚度从35mm到100mm的钢板焊接而成。

最后,地板周边的横梁主要用来承载地板的重量,同时也在筒体结构的三角形部分,尤其是悬挑部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体来讲,这些轧制的H型钢无论从尺寸上还是结构上都是整个筒状体中最小的构件。

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还考虑了三个程度的抗震强度和性能标准。

第一层次――期限为50年(有63%的概率在之后的50年内仍然完好),大楼完好无损。
第二层次――期限为475年(有10%的概率在之后的50年内可修复),有轻度的损坏但不会倒塌。
第三层次――期限为2475年(有2%的概率在之后的50年内不会倒塌),有大规模的损坏但不会倒塌,建筑物需要重建。

CCTV项目的四个区块各自承载了不同的项目及功能,一个共同的结构肌理将整个基地统一了起来:犹如一幅皮拉内西的罗马城图。通过各种方式对其潜在的都市性进行了开发,从而把基地内的各个部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将自己融入周围的都市环境中。(OMA提供)
wengweiqing






积分 35
帖子 32
2005-11-2 20:14    QQ 顶部
0 分


       100亿至少能新建2000所希望小学,那么基本上中国应该不会有小孩没地方上学了!我们的本禹大哥和他的孩子们就能少苦点了!
       央视虽然这么做是有点大手笔,甚至可以说是铺张,但是我们也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他啊。可以说在中国的建筑界,大凡重大的工程方案中标的都是国外的设计师,说起来中国成了外国人的实验田。反过来想,为什么中国就不是中国人的实验田呢?中国的建筑师的方案就为什么不能中标?
首先抛开崇洋的观点不说,单就从建筑本身来说,国外的建筑师的建筑构想不能不说与众不同,虽然我个人不太赞成用什么新、奇、特或者是庞大的体量去吸引众人眼球的这种建筑设计手法。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思考一些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建筑,只要工程浩大的都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难道是中国人真的就崇洋?我看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中国的建筑师应该承认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有几个建筑师能够理解中国建筑,又能把中国放到建筑中去。好象现在是除了贝老先生没几个人能做的比较完美的。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所用的手法会刻意的追求西方的性格,但是又不如人家那样有文化。在中国,这样的“宠物”太多太多。
       为什么在中国不是建筑师去引领大众的建筑审美观,而是受着市场的限制而放弃自己的建筑追求?国外的建筑师的特质就在于此,是他们引领着潮流,建筑师应该是走在前沿的人,而在中国 ―― 不是。
CCTV没有必要受到这样的批评,因为他本身并没有错。中国的现状就是这样,中国的建筑市场还不成熟,中国国民的建筑艺术意识和建筑文化意识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中国人会有重新认识中国的那一天,中国的建筑也会越来越中国的,不过这一切是要时间的。
      中国的建筑师能力不及,水平有限,可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又是园林,又是古建,一个60岁的外国老头就能解读吗~!?我们的建筑师整天守着我们的“遗产”,耳濡目染,都未能把“中国放到建筑中去”,难道外国人就可以吗?他这60年又会把多少精力放在解读你中国文化上~!?KOOLHAAS很棒!他没有错,中国的建筑师更没有错,只是不被认同。这是社会造成的,时代造成的,人们的虚伪追求造成的。我们渴望属于我们的本土建筑!
“人活在世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richal






积分 79
帖子 91
2005-11-24 22:49    顶部
0 分


有钱撑得,查他们税
xiaoyaoyu






积分 40
帖子 40
2009-4-29 01:46    QQ 顶部
0 分
1.【100亿至少能新建2000所希望小学,那么基本上中国应该不会有小孩没地方上学了!我们的本禹大哥和他的孩子们就能少苦点了!】
2.【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建筑,只要工程浩大的都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难道是中国人真的就崇洋?我看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中国的建筑师应该承认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有几个建筑师能够理解中国建筑,又能把中国放到建筑中去。好象现在是除了贝老先生没几个人能做的比较完美的。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所用的手法会刻意的追求西方的性格,但是又不如人家那样有文化。】
针对四l楼的同胞的说法,发表个人的观点:无论那一种方案都在【决策者】,例如政府官员和群众就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点】说的没错,我想这也是众多人所不能明白的,本人是一名技术人员,从不喜欢参与朝政,当然不怎么看新闻,但最近看【人大会】很不解,会议好像很热闹,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围绕【所谓的解决民生问题】发表自己的伟大构思,什么【五大构思】啦,还是【八大创意】,动则“几百亿,几千亿”,如果按我的计算方法:一年拿出十个亿来建设一个新农村(10000人),10年就能让10个农村(10万人)摆脱贫困;如果一年拿出一千亿,则十年就能让1000个农村(1000万人)摆脱贫困;那么两三代人的时间就可以走上富裕的道路。虽然思维很简单,但逻辑推理绝对没错。有个记者的话很实在,【老百姓关心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是什么高谈阔论,那些我们真的听不懂】。人大会年年在开,城市中的高楼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可是看看自己身边的人,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
【第二点】我想辩解,是国家贫富差距的差距,不是设计师水平的差距。中国穷人太多了,不可否认的是:穷人的孩子相对要努力地多,所以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农村孩子的占得比例要大,这就导致了中国人的【节省】意识特别强。
举个例子:论坛里很多的结构工程师都感慨的说,现在的工程甲方都看中【用钢量】一词,在40Kg/m2-60Kg/m2的用钢量上徘徊争执,甚至由此来评价设计师的水平如何,【试问无论是央视大楼或是奥运建筑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能建成吗】?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听到400Kg/m2的用钢量都觉得可怕。个人觉得任何一个设想和构思都是确立在一定得条件下的,如果抛开先天的限制条件的话,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绝对是公认的。
中国的设计规范中强调:结构的规则性和合理性。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受到很大约束,如果搞些什么创意的方案,审图时会后很大的麻烦。例如去年做的一个加层,100米的砼结构上加两层钢结构做会议室,这在北京上海超100m很普遍,但在太原问题就多了,什么超高,超限,直接就卡掉了。不就是国家下发文件要【专家论证】吗?再过十年五十层的建筑遍地都是,这样的建筑就是小儿科了。
所以设计方案受到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影响很大。
okok






积分 9501
帖子 6074
2009-4-29 09:29    QQ 顶部
专业话题的讨论请勿向非专业方向引申。谢谢。
goolii






积分 95
帖子 62
2009-8-4 15:29    QQ 顶部
舍人昨天也就相关造价方面的问题作出一番解释,他就用钢量进行了分析,与CCTV总部大楼旁的一座办公楼进行了对比:该项目的用钢量为每平方米462千克,而CCTV总部大楼的用钢量为每平方米250千克,几乎仅为其“邻居”的1/2。

每平方米462千克,难道CCTV总部大楼旁的办公楼是鸟巢???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