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XinY structural consultants ltd

 
关于悬臂柱的计算长度问题
frog






积分 54
帖子 30
2002-9-6 10:30    顶部


有一小品工程,立面伞状,完全靠中间一根悬臂柱来受力.膜的大概高度有8M左右,平面投影6X6M.像这种结构主要还是钢柱的刚度问题,计算长度取值为:2 x8000(mm)不知是否正确
ahken






积分 63
帖子 37
2002-9-7 00:06    顶部


为什么要取计算长度为2x8000呢?
frog






积分 54
帖子 30
2002-9-7 10:12    顶部


按照规范所讲:悬臂柱的计算长度为两倍的实际长度
chang






积分 70
帖子 35
2002-9-7 20:28    顶部


这种情况通常做成铰接柱受力更合理些,
这里采用悬臂,弯矩可不小,这是由膜结构的受力特性决定的。
当然这还和工程具体的情况有关,不妨比较一下,以供参考
frog






积分 54
帖子 30
2002-9-8 20:50    顶部


如果柱底做成铰接的话整个结构不就变成可变体系,怎么可能呢?
Square小工






积分 29
帖子 16
2002-9-9 17:16    顶部


小弟有个问题,FROG大哥说的是哪本规范呢?如果真的按2*8000来取的话,那区区36平方的一个膜的柱子就变得太大了吧!试想一下,16M高,如果柱顶有10KG力的话那柱脚弯距不就变成160KN*M了吗?那柱子直径怎么取啊?
  
哦!小弟查了一下书,FROG大哥说的是不是轴心受压柱啊?这样的话μ的取值就是2!请各位大哥前辈多指教!:)  
  
----------------------
10 kN or 10 kg?
eau






积分 121
帖子 62
2002-9-9 20:55    顶部


我觉得如果不是由一根柱支承的膜结构,用铰接的柱未尝不可,其实索膜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可变体系,只不过是通过施加预应力才使其产生刚度,成为结构。比如,中间一根桅杆,周围有许多斜柱的情况,中间的桅杆也可做成铰接。多根铰接柱可以相互协调,在达到预定的初始形状和应力后调整拉杆(索)的长度就可以了。而且,即使设计成悬臂的柱,在实际施工中也应先以铰的形式出现,留下可调的余地,以免索膜内施加力时出现偏差。待各控制点及预应力达到预定的值后,再将铰接的柱脚焊死或采用别的措施达到固接的效果。当然,对于由一根柱支承的伞状小品,柱脚必须刚接,只是对于计算长度取2倍的几何长度,我也有些怀疑,但也不确定取何值合适,在此亦请教各位专家。
skyland






积分 888
帖子 453
2002-9-10 00:02    顶部


如果真的只是由一根柱支承的伞状小品(柱脚刚接),再没有其它支承点,则在柱中部必然要连接刚性撑杆以及下拉索,以构成自平衡力系。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柱子只是局部受压;就整体而言,柱子的受力情况与悬臂梁类似,所以不存在计算长度问题,只要按照具体情况计算柱脚弯矩就可以了。
ahken






积分 63
帖子 37
2002-9-10 00:22    顶部


我觉得这种由一根柱支承的伞状小品,除了柱脚承受弯矩外,柱还承受膜施加的轴心压力,那柱就是压弯构件。在进行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验算时,需要不计弯矩作用时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而这个稳定系数是根据杆的计算长度除以杆的回转半径得到的长细比查表所得,所以我觉得应考虑计算长度问题。不知小弟这样考虑对不对,望大虾们指教。
frog






积分 54
帖子 30
2002-9-10 09:45    顶部


回skyland:柱子局部受压这说法是没错,但它也是轴心受压,也存在整体稳定的问题,这种情况跟悬臂梁不能相提并论.
skyland






积分 888
帖子 453
2002-9-10 10:55    顶部


frog:能不能把结构简图传上来,否则大家只是凭空想象,很难说谁对谁错,也许我们说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chang






积分 70
帖子 35
2002-9-10 16:09    顶部


回skyland:柱子局部受压这说法是没错,但它也是轴心受压,也存在整体稳定的问题,这种情况跟悬臂梁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整个结构只有柱脚一点和地基相连,那么这个柱子的整体稳定应该按压弯稳定进行验算,计算长度取1,弯矩分布是三角形,但是由于轴力(预应力的效应)和柱子在弯矩下的变形是关联的,而非规范中压弯构件的轴力是不变的,所以这样计算是保守一些的,但是简便易形。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解法,可以用几何非线性计算一下,在荷载--位移曲线的发散点确定。如果考虑材料非线性就会更麻烦些了。不知是否同意。
ahken






积分 63
帖子 37
2002-9-10 16:55    顶部


在陈绍蕃的《钢结构》里,当悬臂柱端部无转动,自由侧移,计算长度取1.当悬臂柱端部自由转动,自由侧移,计算长度取2。我觉得这个伞状工程悬臂柱端部应可当做自由转动,自由侧移。那计算长度就应取2。不知对否,请指教。
skyland






积分 888
帖子 453
2002-9-11 10:07    顶部


如果只有柱脚与地基相连(没有索与地面锚接),那么从哪里来得整体受压?当然可以说是自重,可对于膜结构自重甚小。所以起控制作用的是柱脚的弯矩,或是局部受压区的稳定,而不是轴力。
此外,我已经说了,如果没有简图,大家的讨论都只能是猜测。
chang






积分 70
帖子 35
2002-9-13 00:58    顶部


是啊,怎么还没简图?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