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建筑要做这么一个屋顶,如图所示,跨度18m!!
问题一:做什么形式 可以使这个东西看起来薄透!!
问题二:支座怎么处理?
因为没做过,所以一时找不到更多的问题,希望高人多多指教!!:)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P
请问楼上,你这个直径多大?
支座怎么处理的?
我的这个是弧形顶,好处理么?
你是用什么软计算计算的? 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么?
我是个新手,想把这个东西做精,希望多多帮助!
|
|
|
|
lmf
积分 23
帖子 17
|
|
这个可以用浙大的MST设计,可以先在CAD里建好模,然后导入就可以加荷载计算了。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直径22.5米,是个锥体,周围也有圆筒的立面,屋面及侧面采用玻璃,由于玻璃板块限制,在主桁架上弦采用管梁的形式再分割,计算采用pkpm的桁架模块计算,跨度按22.5米,荷载宽度按底圆分割宽度(所以荷载偏大),平面外计算长度上弦按管环肋距离,下弦按中部环向桁架间距计算,柱脚按固定铰接处理。
同时采用visualanaylsis有限元软件进行空间整体验算,留的余量较大。
弧形顶按此计算只是模型及风荷载导算麻烦点,原理一样的。
|
|
|
|
雨
积分 112
帖子 101
|
|
smomo wrote:
平面外计算长度上弦按管环肋距离,下弦按中部环向桁架间距计算,柱脚按固定铰接处理。
屋面并没有设水平支撑,计算长度凭什么这样取?似乎并不合适.
另外,中间节点看不清,是用连接板还是球节点?似乎是两个桁架通过中间一点连接,这样受力简图是怎样的?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对于回转结构,上弦构件应该不会发生回转形的屈曲,所以没有设上弦平面内支撑,而且环形肋与管相贯焊接,本身可以提供侧向的稳定。
中部是空心的,由一圆筒形桁架承受周边力,如图:
|
|
|
|
雨
积分 112
帖子 101
|
|
smomo wrote:
对于回转结构,上弦构件应该不会发生回转形的屈曲,所以没有设上弦平面内支撑,而且环形肋与管相贯焊接,本身可以提供侧向的稳定。 如果和单层网壳类比,还是应该有个整体稳定的问题,是不是没考虑?
中部是空心的,由一圆筒形桁架承受周边力,如图: 看了图,实际中间是通过圆环连接,相当是个绞,每一榀可简化为三绞拱屋架;这种结构支座一定要作成固定铰才能形成拱作用.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1.由于有三道环向肋桁架,因此与单层网壳还是不同的,由于软件限制,仅做了二阶效应分析。
2.支座是按水平弹性(结构落在环梁上的砼板墙上)验算的,整体计算没有问题,径向变形由底边环肋约束,所以底边环肋内力比较大。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在版主的提醒下 初步有了个想法
就是做个一施威德勒式单层网壳
计算开始不太会,就用了 twcad 的试用版 构件不多,正好可以正常使用 它里面有可以利用的模型 摸索着算了一下 截面大概48x3.5吧 不放心 ,(软件不错,可以导出sap2000文件) 导出后,再导入到sap2000里面,核算一下,感觉问题不是很大 至少构件截面是没问题的 毕竟整个屋顶也不是很大嘛
核算了一下 其实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并不大 为什么呢?主要是荷载规范 p38 壳顶荷载 经过计算都是 负数 即为 吸力 常理推断再大风 不致于把整个屋顶吸起来 主要是防止 支座环梁出现压力吧
计算结算 构件稳定及应力比都符合要求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1. 感觉截面D48x3.5有点小,主要是计算半坡荷载。
2. 圆心这样处理是不是实现有问题。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momo wrote:
1. 感觉截面D48x3.5有点小,主要是计算半坡荷载。
2. 圆心这样处理是不是实现有问题。 1。半坡荷载指的是什么呢??做了P delt及大荷载分析 荷载放大100倍 结构无无问题
不过准备去问问我们这里做网架的专家 出图的时候考虑做到60x4.5
2。圆心的想法是中间做个大一点儿的球 或者加个你那样的环也可以吧 没深入思考呢 不过想着 有 “施”这种结构 顶部自然有解决方法
3。有个问题 你说的2阶效应指的什么呢? pdelt效应么??呵呵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1.半坡荷载一般是雪荷载(荷载规范有要求),是引起结构失稳的主要荷载,球冠形状的风荷载也容易形成半坡荷载。
2.通向圆心的杆件可不可以隔一去一,解决杆件交汇过多的问题。
3.我说的2阶效应就是 p-delt效应。
4.还有,你这个模型,如果做玻璃的话,是不是要做很多三角块呀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momo wrote:
1.半坡荷载一般是雪荷载(荷载规范有要求),是引起结构失稳的主要荷载,球冠形状的风荷载也容易形成半坡荷载。
2.通向圆心的杆件可不可以隔一去一,解决杆件交汇过多的问题。
3.我说的2阶效应就是 p-delt效应。
4.还有,你这个模型,如果做玻璃的话,是不是要做很多三角块呀 再问一下:
1.雪荷载已经按照活荷载加在整个屋顶上,风荷载也按照规范的算法,加在每个不同的面上
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已经对荷载做了正确的考虑,是不是只要考虑了这些荷载,就应该没有问题呢?
2.隔一去一已经是我们考虑的做法了 谢谢提醒
3.你说你受软件限制 ,只做了 p-delt 分析 那么,若果你有一款合适的软件,你还会做那些方面的分析呢? visualanaylsis是什么类型的软件,有试用版本么?
4.施德勒式壳 本身就有很多三角,建筑造型正好是这样德 这样没什么问题吧?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回复:
1.见荷载规范 6.2.2.2 规定。
2.感觉还要补充个非线性的分析更可靠一些(也许实际影响不大)。
visualanaylsis是个较简单的杆(梁)系有限元可视化分析软件,有试用版的,网站:http://www.iesweb.com/,但是美国的网站,现在应该上不去。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momo wrote:
回复:
1.见荷载规范 6.2.2.2 规定。
2.感觉还要补充个非线性的分析更可靠一些(也许实际影响不大)。
visualanaylsis是个较简单的杆(梁)系有限元可视化分析软件,有试用版的,网站:http://www.iesweb.com/,但是美国的网站,现在应该上不去。 因为才工作不久 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对于荷载理解的还不是很透澈, 6.2.2 设计建筑结构及屋面的承重构件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积雪的分布情况:
1 屋面板和檩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采用;
2 屋架和拱壳可分别按积雪全跨均匀分布情况、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和半跨的均匀分布的情况采用;
3 框架和柱可按积雪全跨的均匀分布情况采用。 这三点字面意思很清晰,可是在软件操作时是如何实现的呢?:I:P
屋面板、檩条※屋架、拱壳是一体的,这几种情况是如何分别实现的?能不能给解释一下呢?:^):^)
2.自己作了一个P-delta及大荷载分析 这个算是一个非线性分析了,不知道版主有没有其它方面的建议?我到想做个温度分析,同事都说没必要 按说整体稳定以及构件自身都没问题,可以放心了吧??
3。那个网站可以登陆的 俺试试下载一个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1.对于你这个结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半圆上布置均布雪荷载,一般荷载大小的出入对结构影响不会很大,但对于整个雪荷载和半坡雪荷载的这种形式变化对结构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于一个壳体,局部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远大于满布的均匀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规范所说的屋面板、檩条和屋架的荷载区别是对同一结构荷载作用面积不同,形成的荷载统计规律不同,所定义的概念。一般主结构承载面积较大,选用荷载不能选用峰值,而要取个均值,因为不可能整个结构上都出现峰值;而象檩条等构件由于承载面积较小,所以荷载出现峰值首先要表现在檩条上,所以规定 “屋面板和林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采用”。
2.对于你这个结构,使用前面你所说的网壳模型,采用TWcad计算已经足够了,可以不用再考虑其他软件。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momo wrote:
1.对于你这个结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半圆上布置均布雪荷载,一般荷载大小的出入对结构影响不会很大,但对于整个雪荷载和半坡雪荷载的这种形式变化对结构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呵呵 版主厉害!据cks公司的技术说现在的sap v9 还不能自动形成自动考虑雪荷载不利分布的工况,简单的方法是设置满雪工况,和半雪工况,然后手动设置一个满雪和半雪的包络组合,然后计算取不利值!!:):)
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于一个壳体,局部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远大于满布的均匀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点解!!
规范所说的屋面板、檩条和屋架的荷载区别是对同一结构荷载作用面积不同,形成的荷载统计规律不同,所定义的概念。一般主结构承载面积较大,选用荷载不能选用峰值,而要取个均值,因为不可能整个结构上都出现峰值;而象檩条等构件由于承载面积较小,所以荷载出现峰值首先要表现在檩条上,所以规定 “屋面板和林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采用”。
roger!!对于檩条属于构件设计了吧?只需要单独核算的时候把荷载考虑全面吧?还是在整体计算时,把檩条上再施加一部分线荷载呢?
2.对于你这个结构,使用前面你所说的网壳模型,采用TWcad计算已经足够了,可以不用再考虑其他软件。 ok
其实东西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个小儿科,可是俺想把里面能够引出的所有问题都扣出来,可能有点儿吹毛求疵,不过俺不在乎!!!
谢谢版主这几天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
|
|
|
zcm-c.w.
积分 1092
帖子 757
|
|
建议玻璃安装采用点支式,安装较方便,也比较轻巧!
找到一工程图片参考:
|
|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seaman_L wrote:
...........
其实东西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个小儿科,可是俺想把里面能够引出的所有问题都扣出来,可能有点儿吹毛求疵,不过俺不在乎!!!
谢谢版主这几天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D seaman_L像是在考我们哪,不过有时不“吹毛求疵”,确实不能发现真问题,因此也没有什么“小儿科”,我们都在相互学习。
[quote] seaman_L wrote:
roger!!对于檩条属于构件设计了吧?只需要单独核算的时候把荷载考虑全面吧?还是在整体计算时,把檩条上再施加一部分线荷载呢?
整体计算,檩条只是导荷载,当然还应该按主体结构施加荷载,不应加大;而计算檩条这一构件时,就要按构件荷载计算,考虑加大因素。
里面提到的Visualanaylsis 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其他海外结构软件”里面讨论过,不算特别突出的软件。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momo
(北风)
积分 2080
帖子 1031
|
|
感觉图纸基本可行。
有几点愚见,提出来供同仁参考:
1.是不是将非主向管改小,尽量将球统一到两种或三种;觉得球径的不同对外观的影响比杆径不同要大。
2。尝试将球统一为200x8和250x8两种,放一下样,只要小管不要相交到主管与球的连接焊缝上,与主管相贯也没什么,一是受力不大,再者要保证美观。
3.考察一下中部第二环上,钢管净长是否合适(球已经300)。
不要忘了玻璃做完以后,再给大家看看。
|
|
|
|
seaman_L
积分 116
帖子 110
|
|
smomo wrote:
感觉图纸基本可行。
有几点愚见,提出来供同仁参考:
1.是不是将非主向管改小,尽量将球统一到两种或三种;觉得球径的不同对外观的影响比杆径不同要大。
2。尝试将球统一为200x8和250x8两种,放一下样,只要小管不要相交到主管与球的连接焊缝上,与主管相贯也没什么,一是受力不大,再者要保证美观。
3.考察一下中部第二环上,钢管净长是否合适(球已经300)。
不要忘了玻璃做完以后,再给大家看看。 :)感谢版主这几条意见 是啊 作结构不能只顾着自己的计算 也要考虑到建筑美观!
偶再调整一下
最终的图 等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吧!!一定上图:^):^)
|
|
|
|
bill
积分 77
帖子 52
|
|
根据网壳规范JGJ61-2003,第4.3.3条,设网壳受恒载g(kN/m2)和活载q(kN/m2)作用,且其稳定性承载力以(g+q)来衡量,则大量实例分析表明,荷载的不对称分布(实际计算中取活载的半跨分布)对球面网壳的稳定性承载力无不利影响。
因此,对此球面网壳,在半圆上布置均布雪荷载,对整体稳定性估计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
|
|
|
stillxt
(虎刺)
积分 514
帖子 376
|
|
zcm-c.w. wrote:
建议玻璃安装采用点支式,安装较方便,也比较轻巧!
找到一工程图片参考: 用点玻的话相同分格的玻璃要比框支式的玻璃厚度大,所以自重也会比较大,所以不会轻巧,而且在保温要求较高的场合,点支式的玻璃做成中空玻璃弊病也比较多,而且点式玻璃在外视效果上的优点在采光顶上体现的不明显,所以做成框支式的玻璃还是比较好的.
|
|
|
|
xuzhiyi
积分 45
帖子 35
|
|
13.4m标高处,钢柱与砼梁,是铰接还是刚接,按图示好像是铰接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