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统计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rue Forum
»
E2. 规范、图集、常用数据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35
2/5
‹‹
1
2
3
4
5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讨论
大佐
积分
272
帖子
234
#31
2010-10-27 17:12
错误P199页公式(D.1.4-1)中的0.1应为1.1啊,太离谱啦,规范仓促出版发行错误太多,使用小心啊
WYQ
积分
8621
帖子
5207
#32
2010-10-27 20:23
22页表4.2.3中fak≥300的粘性土,300没给单位。
活到老学到老
积分
317
帖子
147
#33
2010-10-29 15:02
请问,第15页的HPB300钢筋是新钢筋吗?听说已经有企业为此准备把原来的HPB235拿去冷加工来做箍筋,以符合“抗震箍筋”要求。
WYQ
积分
8621
帖子
5207
#34
2010-10-29 15:51
HPB300钢筋是新钢筋,HPB235钢筋要淘汰了,所以规范中没写此种钢筋。
ASA
积分
880
帖子
375
#35
2010-11-1 12:07
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报批稿)中对钢筋的定义。
DYGANGJIEGOU
积分
1687
帖子
779
#36
2010-11-6 21:00
2010版《抗震规范》非官方勘误1:
DYGANGJIEGOU
积分
1687
帖子
779
#37
2010-11-6 21:02
2010版《抗震规范》非官方勘误2,哈哈。
DYGANGJIEGOU
积分
1687
帖子
779
#38
2010-11-6 21:15
1.根据《抗震规范》(2010)第6.1.3条:底层指计算嵌固端所在层。
2.《抗震规范》2008第6.2.3条:底层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
问题:现在两版之间对底层的定义差别挺大。特别是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区别很大。例如有二层地下室,嵌固端在基础:
1: 新规范2010:第6.2.3条:底层柱弯距增大系数1.7、1.5、1.3和1.2,底层位置是在地下二层。地下一层及地上一层不再放大。
老规范2008:第6.2.3条: 底层柱弯距增大系数1.5、1.25、1.15和1.0,底层位置是在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不再放大。
2.:新规范2010:第6.1.3条: 框架-剪力墙地震倾覆力矩50%判断是按底层,底层位置是在地下二层。
老规范2008:第6.1.3条: 框架-剪力墙地震倾覆力矩50%判断是按底层,底层位置是在地上一层。
5.1.1
5 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应视结构形式和支承条件,分别按单点一致、多点、多向或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此条新增)。
5.1.2
5 按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地震行波效应和局部地震效应。7度和ⅠⅡ类场地时,应允许采用简化方法,根据结构跨度、长度不同,支承结构和基础抗震验算时,乘以附加地震作用系数1.15~1.3;上部结构验算时,乘以附加地震作用系数1.3~1.5。Ⅲ、Ⅳ类场地和8、9度时应采用时称分析方法进行抗震验算。
5.1.4 增加设防地震及6度区罕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增加Ⅰo类场地的特征周期。
5.2.5 增加了6度区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5.3.4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尚可按竖向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计算。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可采用本章5.1.1~5.1.5条规定的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65%,但设计特征周期可按设计第一组采用。(此条新增)
5.4.1增加了同时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为准)的组合。
5.4.2钢结构的调整,新规范为:柱、梁、支撑、节点板件、螺栓、焊缝强度破坏0.75,柱、支撑屈曲稳定0.80。(2001版为:柱、梁0.75,支撑0.8,节点板件、连接螺栓0.85,连接焊缝0.85)。
baoking
积分
44
帖子
56
#39
2010-11-7 15:59
一个国家的标准,也出现太多印刷和文字上的错误
应该向出版社反应一下。
大佐
积分
272
帖子
234
#40
2010-11-8 11:43
问:《抗规》2010版中5.1.4-1表中为何取消了设防地震的最大影响系数一栏??
DYGANGJIEGOU
积分
1687
帖子
779
#41
2010-11-10 08:25
框架结构柱最小配筋率新旧规范比较:
DYGANGJIEGOU
积分
1687
帖子
779
#42
2010-11-10 08:30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新旧规范的比较:
tank_helicopter
积分
368
帖子
278
#43
2010-11-10 13:39
在2008版抗震规范第6.4.4~6.4.8的条文说明中提到,为了发挥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国外规范对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要求长边比短边不大于3倍,且相邻两个箍筋应至少相互搭接1/3长边的距离。而在2010版抗震规范中关于该说法已经取消,请问哪位知道为何取消。
tank_helicopter
修改于2010-11-12 11:43
钢筋工助理
积分
227
帖子
95
#44
2010-11-10 17:12
今日学习了下新《抗规》,发现将钢筋混凝土的砌体填充墙单独以13.3.4条说明,增加了不少内容,
13.3.4-2增加说明了填充墙的强度,明确了实心块体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不宜低于MU3.5,这样很好,省得有人非要按3.9.2来搞;
13.3.4-3修改了墙体拉结筋6、7度宜全长拉通,这个可是个大修改了,原来是墙长的1/5且700,这个大家设计时得注意了,不过肯定会被人诟病这个“宜”的;
13.3.4-4增加了墙长超过8米宜设构造柱,以前按《砌体规范》和一些地方的通病防治,有5米的、4米的,现在定个8米,还是很松的。
13.3.4-5增加了楼梯间、通道要挂网粉刷。
钢筋工助理
修改于2010-11-10 17:14
rosedog
积分
77
帖子
70
#45
2010-11-12 11:12
个人感觉,
拉筋的作用不容忽视
pdizgs
积分
4
帖子
4
#46
2010-11-12 12:09
WYQ wrote:
2010抗规柱内力调整系数总结如下表
王老师,框支柱剪力一览最后两个数1.32、1.63是不是应该为1.44和1.5?
pdizgs
修改于2010-11-12 12:11
WYQ
积分
8621
帖子
5207
#47
2010-11-12 16:02
谢谢pdizgs的指正!应该是1.44和1.5。
躁动
积分
9
帖子
6
#48
2010-11-15 09:26
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于12月1日执行,其中框架结构变化较大,柱弯矩及剪力调整系数都有大幅的提高,但是pkpm软件却没有及时的更新,想请教各位现在框架结构该如何设计,是不是三级框架按一级计算,四级按二级计算?
还有就是审图中心审图时是按照审图时间卡规范还是按照送审时间?
WYQ
积分
8621
帖子
5207
#49
2010-11-15 09:53
“三级框架按一级计算,四级按二级计算”梁内力调整放大多了,再有构造措施。
相关话题见:
http://okok.org/forum/viewthread ... rch=true#pid1077944
guxili
积分
36
帖子
21
#50
2010-11-15 17:19
对比01规范(2008年版),罗列了10规范修改之处,希望对设计人员有帮助。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改.doc ( 49 K)
下载次数 542
xiemingjunseu
积分
194
帖子
193
#51
2010-11-15 21:28
8.3.4.-3-1
1)梁翼缘与柱翼缘间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一、二级时,应检验焊缝的V形切口冲击韧性,其夏比冲击韧性在-20oC时不低于27J;
‘夏比‘冲击韧性??
xiemingjunseu
积分
194
帖子
193
#52
2010-11-15 21:52
旧版是恰比冲击韧性,不知是印刷问题还是???
george
积分
6695
帖子
3743
#53
2010-11-16 07:36
夏比就是“charpy”,原来也有翻译成恰比、恰倍的。
目前,冲击韧性的试验标准是《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229-2007),因此,印刷没有问题。
新浪博客启用:http://blog.sina.com.cn/u/1064942750
xiemingjunseu
积分
194
帖子
193
#54
2010-11-21 18:49
那位高手有关于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学习资料,上传一些,供我这些不懂这类问题的菜鸟学习,谢谢!!
xiemingjunseu
积分
194
帖子
193
#55
2010-11-21 18:50
0 分
george 有关于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学习资料吗?
kungfutiger
积分
419
帖子
255
#56
2010-11-21 22:11
新抗规6.3.7条柱纵筋最小总配筋率,确实表达的又啰嗦又拗口,说的云山雾罩,为什么不直接点?
读者只能通过读注2,才能推断出配筋率表是以fyk>400MPa的钢筋制定的。
我认为,既然以强度标准值400MPa的钢筋为分界点,标准表就应该以fyk=400MPa的制作更好操作,且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然后再规定<400MPa的情况,>400MPa的情况。
kungfutiger
积分
419
帖子
255
#57
2010-11-21 23:04
新抗规5.2.5条,符号V
e
ki
中的下标e(E)应该大写吧。
又见飘
(飘楚实业)
积分
865
帖子
592
#58
2010-11-22 11:42
tank_helicopter wrote:
在2008版抗震规范第6.4.4~6.4.8的条文说明中提到,为了发挥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国外规范对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要求长边比短边不大于3倍,且相邻两个箍筋应至少相互搭接1/3长边的距离。而在2010版抗震规范中关于该说法已经取消,为什么? ...
施工中习惯大箍套小箍,若执行此条,则施工难度加大。我们院在去年某一个工程中,施工单位就曾电话询问,我们告诉他们规范规定不宜大箍套小箍,他们很郁闷。现在估计可以这么套了。
WYQ
积分
8621
帖子
5207
#59
2010-11-23 07:07
58页式(6.2.9-1) 、式(6.2.9-2)中fc前漏写了βc
george
积分
6695
帖子
3743
#60
2010-11-23 07:27
WYQ wrote:
58页式(6.2.9-1) 、式(6.2.9-2)中fc前漏写了βc
王老师,我查了2001版《抗规》的式(6.2.9-1) 、式(6.2.9-2),也是没有βc的。《混凝土规范》11.4.8条中,抗剪条件却是考虑βc的。
135
2/5
‹‹
1
2
3
4
5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rue Forum
A. 专业栏区
> A1. 索膜
> A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 A3. 空间结构
> A4. 多高层钢结构
> A5. 厂房
> A6. 桥梁
> A7. 塔桅、容器、船舶及海洋钢结构
> A8. 幕墙
> A9. 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
B. 专题栏区
> B1. 连接与节点
> B2. 防火与防腐防雷
> B3. 稳定与疲劳
> B4. 非线性与预应力
> B5. 试验、检测与鉴定
> B6. 改造与加固
> B7. 焊接
> B8. 工程抗风
> B9. 工程抗震
C. 综合栏区
> C1. 综合讨论
> C2. 钢结构入门
> C3. 概念与构造
> C4. 结构施工图审查
> C5. 事故分析
> C6. 海外通
> C7. 非常建筑
> C8. 基础理论
> C9. 注册考试
> C0. 考研与留学
D. 大结构
> D1.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 D2. 混凝土结构
> D3. 高层混凝土结构
> D4. 特种混凝土结构
> D5. 异形梁柱
> D6. 水工
> D7. 地下工程
> D8. 砌体结构
E. 专业资料、钢结构业界
> E2. 规范、图集、常用数据
> E4. 结构人物
> E5. 施工、监理与造价
> E6. 经济与管理
> E8. 供求信息
G. 软件
> G1. SAP2000
> 弹塑性分析
> G2. MIDAS
> G3. ANSYS
> G5. ABAQUS、DIANA、ADINA及IDARC
> G6. 3D3S
> G7. PKPM & YJK
> G8. AutoCad
> BIM
> G9. 详图设计
> G0. 其它结构软件
> Ga. 软件开发
X. 站务及其他
> X3. 站务专栏
沪ICP备020910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