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XinY structural consultants ltd

 
讨论:结构大师之路
wyff0808






积分 70
帖子 45
2003-6-14 23:45    QQ 顶部


大家讨论一下,一个有志于结构工程的人如何能成为结构大师(院士级的)
我的意见是先取得基础数学博士,再花一年拿固体力学博士,再用一年拿结构博士。这样你就是结构大师了。不知大家怎么想。
bocai






积分 240
帖子 156
2003-6-15 18:28    顶部


我只知道:作结构的要脚踏实际,从最基础的作起。而且我还知道:你所说的三个博士,给好多人他十年都未必读的出来。
laozh






积分 196
帖子 85
2003-6-15 22:17    顶部


结构大师和院士,不是从理论到理论学出来的。是实际工作干出来,是研究、设计、施工实践中有创造、有特出贡献。经过客观评审,成果在国内外先进,有独创且经验证的理论,大概光有几个博士是不成的。
wyff0808






积分 70
帖子 45
2003-6-15 23:42    QQ 顶部


谢谢大家的回贴,大家都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我想结构大师指的是那些将某一类结构给出一个通用计算方法的人,例如刘锡良、董石麟和将有限元引入结构的那些大师们,而不是会设计某一个重要建筑的人(那只是优秀结构师,达不到大师的层次)。而要给出一类新型结构的通用计算方法,没有深厚的数理基础是不可能的。我觉的那些大师们未必做过多少施工的。不知大家同意否?
sylvia






积分 16
帖子 14
2003-6-18 00:53    顶部


3个博士不能等同于一个结构大师
结构方面要创新还是不容易
littlebear






积分 109
帖子 86
2003-7-1 22:02    顶部


先取得基础数学博士,再花一年拿固体力学博士,再用一年拿结构博士。
  
等你读完了博士,你会最终明白:迷信博士是幼稚的。



建筑以人为本,结构以理为先。
profhxf






积分 432
帖子 246
2003-7-2 09:48    QQ 顶部


我认为,结构大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充电,而不是取得什么头衔。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结构领域有着超出常人的兴趣。我有一个师兄(硕士),对于结构理论及数学、力学就有着非同寻常的爱好,他最好的休闲方式就是捧上一本国外的混凝土著作阅读。他自己主动的找了许多的数学著作研读,甚至还弄来了数学系的博士论文钻研。而反观一些博士,对于自己的领域并无太大的兴趣。他们缺乏一种主动性,他们的工作仅仅是为了最后能答辩。我曾和一些博士相处了很常一段时间,感觉他们的水平远不如我那位师兄。他们最后也能毕业,但我觉得其实有愧那个结构工程的博士头衔的。
168jxn






积分 96
帖子 41
2003-7-4 17:38    顶部


多或几个学位并不能规成为大师
真正的大师是有突出贡献的,是无法被衡量价值的
你可以专攻一个方面,以突出的成绩在高层次里纵横,这就是大师
sysna






积分 20
帖子 11
2003-9-21 18:43    顶部


真正的大师,主要是靠实干,但也需要几分灵感.这与学历基本没有关系.
nxjun






积分 26
帖子 12
2003-9-23 01:44    顶部


有扎实的力学知识(如固体力学学士,仅作举例),较深入的专业知识(结构工程硕士),工作后的自身继续教育(结合从事工程实践,相关领域理论钻研到博士水平),再加上机遇(重大工程中关键问题的创新),就有可能走到结构大师之路。
xxu5






积分 31
帖子 19
2004-1-7 02:57    顶部


wyff0808 wrote:
大家讨论一下,一个有志于结构工程的人如何能成为结构大师(院士级的)
我的意见是先取得基础数学博士,再花一年拿固体力学博士,再用一年拿结构博士。这样你就是结构大师了。不知大家怎么想。

我觉得拥有这样想法的人,目前什么都不是,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并且尚处在书呆子的水平上,既发不了高水平的paper,在外面也赚不了工程的钱。我个人觉得人首先要有一个自我定位,充分认识到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做faculty搞前沿课题,还是做实际工程。然后主力攻自己的定位方向,但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还必须花出一定的时间学习其他的边缘、交叉方向。注意这儿我用的是“方向”一词,并不只是学科、工程知识和经验,而更重要的是做人、生活、交际的能力,这些不但可以调节主攻事业时的无聊烦躁,还能潜移默化的为你的主攻事业服务,如果你善于利用这点的话。实际的动动脑子想想,任何领域的大师在成为大师前并不知道他或她一定能成为大师,知道的只是自己的能力,自信,外面的课题方向,所谓“知己知彼”耳。
lko






积分 119
帖子 76
2004-2-28 22:45    顶部


楼上的xxu5兄说得太好了。
我觉得不仅结构工程,整个工科方面的成就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读博士即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在实践中学习。不仅是专业的,更多的是要学会在现在的社会中生活。
要想成为结构大师,我觉得不仅要专,还要博。最好能够博采众长,跟不同方面的能手多学习。不管是施工,设计,建筑,管理等等,多积累。这样才能有所作为。至于能不能成为院士级的很多东西就不是自己能够决定得了的了。
floatlotus






积分 22
帖子 11
2004-2-29 22:16    顶部


力学数学根基深,熟知规范,实践不可少,思维要超前。
tonni






积分 13
帖子 7
2004-3-6 13:50    顶部


结构大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 力学等学科的扎实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作为保障。
xzh






积分 193
帖子 157
2004-3-6 15:42    顶部


    我非常赞同xxu5 兄的观点,先做一个人,在做学问
      一个好的思维方式能助一个人取的常人无法取的成就,这就在大学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哲学的原因,用辨正的观点看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检验和促进理论的发展,理论指导实际,循环往复。  
      基础数学博士,固体力学博士,结构博士,都是学历,不一定就是大师,真正的大师不一定就是博士,
      要宽基础,深专业。
jgzxt






积分 940
帖子 653
2004-4-9 20:01    QQ 顶部


综观国外的建筑大师,有很多都没有博士学位,甚至大学都没上的都有好多,钢结构的象密斯.凡德罗(水晶宫的设计者)。实践经验很多时候比你会用N种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或力学问题强的多!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加入幕墙500人超级Q群[86410255],请结合论坛使用!
jgzxt






积分 940
帖子 653
2004-4-11 13:06    QQ 顶部


密斯[$#8231]凡德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加入幕墙500人超级Q群[86410255],请结合论坛使用!
jgzxt






积分 940
帖子 653
2004-4-11 13:11    QQ 顶部


上帖本来是配了幅图片的,后来一想感觉不妥,这里应该是不让上传图片的。有对Ludwing Mies van der Rohe 感兴趣的可以到

http://okok.org/cgi-bin/ut/topic_show.cgi?d=54328&pg=1&age=0&bpg=1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加入幕墙500人超级Q群[86410255],请结合论坛使用!
gh2626






积分 23
帖子 27
2004-4-11 22:52    顶部


成为大师并不容易,你的数学和力学功底必须很强,研究到最后都是数学和力学模型,这是不可否认的
mehere888






积分 24
帖子 26
2004-4-20 11:46    QQ 顶部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有了兴趣你才会不知疲倦的去学习你喜欢的方向,兴趣会引导你步步深入,窥得堂奥,终成正果。其中兴趣包括天生的喜好和由于后天的培养所形成的兴趣。我想由于后天的培养所形成的兴趣更重要,因为它往往是由于你对它了解的深刻而来。
  
灵感和天赋也很重要,他可以是你花费较少的精力获得更大的收获,或者说,它可以花费同样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收获。灵感和天赋是有天生的因素,但是也要有后天的积累。其中后天的积累我认为更重要。
  
因为我们喜好某个方向,所以我们会选择它;因为某个方向有研究价值,所以我们去选择它。其中有一个结合点,想成为大师,必须明白。
everyeasy






积分 790
帖子 365
2004-4-29 22:57    QQ 顶部


我觉得,其实嘛,没必要刻意地安排自己去走什么 结构大师之路的,许多事都是水到渠成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嘛。没必要刻意去读什么“三个博士学位”,广泛的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譬如,进到图书馆,没必要刻意去看什么书,找一本你感兴趣的拈上手读它一篇,一次次,一篇篇,也许每次所读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是它们正如空间中的一个个点,你读的同时加以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化为己有,正如这一个个点伸出来一个个触角。很多次的积累,这些触角势必会触到一起,连成一片,那时你就形成了你自己独自的知识体系。个人独自的知识体系才是你的事业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从现在开始,慢慢积累吧,终究会有那一天的!
xiyushaolin






积分 428
帖子 501
2007-6-11 14:31    顶部


全都是鬼扯淡。
我只听说过建筑大师,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结构大师”。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结构只是辅助专业。
  
数学博士、力学博士和结构博士,不一定会做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只是一个工作而已,不要在这里来追求崇高神圣的某种东西。
就好像掏粪工人就是掏粪工人,只是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低贱职业,从来就没有什么“伟大的掏粪工人”。
  
结构并不是什么高尖深学科,从来就没有什么结构大师。
就算有结构大师,那也只能出现在美国
不可能在一个落后国家出现
因为你的规范都是亦步亦趋照抄人家的
记住一点:当今世界90%学科的最高技术都是美国人推动的。当今人类科技文明的最高代表是美国人,至少在500年内轮不到中国人。
synphenom






积分 44
帖子 31
2007-6-12 22:16    顶部


说说我们院的结构大师:他只是在设备震动对设备基础的影响这方面研究了几十年,最终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我们院。我觉得一味的强调学历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有足够的经验性的东西提炼!
colt







积分 1411
帖子 1128
2007-6-25 13:44    顶部


TY,lin,李国豪等堪称结构大师,
结构大师之路――最根本的是将学识、见识、智慧等与国家命运相连。胸怀开阔,国家,民族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等想强大动力相结合!亦或造就了一代结构大师。
岂是读了几个博士能达到?!TY.Lin预应力混凝土之父,李国豪先生悬索桥―李,其知识和见时,智慧岂是你我能揣测?!
  
请问中国一年有多少结构工程博士?数学博士,哲学博士?少说也不少于10000名。可是那一位博士论文可以引起世界反响?!惭愧,和大师相比,自惭形秽。窃不要想成为大师,成为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尚且如此艰难!结构创新非常艰难,在现有的体制下,相比相比各位都有心得。



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jiqimao1981






积分 1
帖子 1
2007-9-14 15:17    顶部
:) 个人认为楼主的观点脱离了实际,结构大师还是要以实践为基础的,否则是空谈。
liumang0103






积分 109
帖子 136
2007-9-28 17:44    QQ 顶部
最近重新读了一下林同炎的书,感觉大师就是大师,对最简单的梁啊拱啊壳啊索啊都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看了后不禁拍案叫绝。个人感觉做什么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最简单的问题也要仔细研究洞察事物的本质。真正的大师应该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感受结构,而不一定什么都用微分方程去显示自己的高深。
wyff0808






积分 70
帖子 45
2007-11-3 15:55    QQ 顶部
大家说的都很对,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
可是我在学弹塑性力学时,要用到深入的微分方程知识;在学有限元的时候,要懂的泛函及变分的知

识,以我在结构方面的理论基础,这些都让我很头疼。
想要解决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要懂的连续介质力学,这些仅结构工程专业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而工程

经验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这只需要时间,可成为真正的大师,我感觉是自己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我

觉的仅熟悉构造和了解施工过程这些经验性的东西是很不够的。
zhdr666






积分 116
帖子 81
2007-11-5 12:33    QQ 顶部
wyff0808 wrote:
大家说的都很对,实践经验是很重要的。
可是我在学弹塑性力学时,要用到深入的微分方程知识;在学有限元的时候,要懂的泛函及变分的知

识,以我在结构方面的理论基础,这些都让我很头疼。
想要解决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要懂的连续介 ...

你心目中的结构大师好像是纯理论家,但实际的结构大师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很强的,能灵活的解决各种高难问题,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我告诉你,你学的弹塑性力学,微分方程,泛函及变分等等,这是数学和力学的范畴,对于结构设计基本没什么帮助,只能是对写论文,编有限元软件有些帮助,学完了这些在做结构设计,还是新手。
对于那种高难的理论知识,留给少数科学家吧,一般的人去学,不是学个皮毛,就是学得很迷茫,因为这种知识,就相当于windows源程序一样,我们没必要了解
qwg2001






积分 32
帖子 27
2007-11-7 13:06    顶部
循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方程式进行思考,活到老学到老
yilanwuyu






积分 39
帖子 35
2007-11-8 11:55    顶部
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师,要根据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能称之为大师的人屈指可数,如果你感觉你的天赋可以,机遇也行,又能坐得住板凳,就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成为大师的计划,剩下的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就不要去大师的问题了
最终成果与否,都无关紧要,
就算大师不在,学问在我,也不是舍本的买卖

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完成了眼前的事,定一个5年计划比较合算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20910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