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统计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
A4. 多高层钢结构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下部无侧移,上部有侧移——按什么体系设计?
wuming8000
积分
86
帖子
70
#1
2016-8-30 10:02
设计中经常碰见一种结构,下面几层支撑体系比较完备,侧向刚度能满足无侧移体系的要求;上面几层由于功能需要,无法设置侧向支撑,为有侧移。那么对于整个结构来说,该如何考虑?
考虑到稳定属于结构的整体问题,因此上下不同的结构性质,是否只能按照统一一种体系来考虑?或者可以按照“下部无侧移、上部有侧移”来分析设计?
本贴不讨论现行规范的合理性,或者钢规报批稿的情况,也不说人家美标怎么怎么样。钢规报批还不知何年何月,美标也已经有直接分析法。
欢迎各位大侠踊跃提出自己的意见。
echotarzan
积分
97
帖子
119
#2
2016-10-17 14:33
这种结构还真很少见,两层楼面上有吊车?底部柱脚铰接?建筑纵向怎么联系的,排架结构吗?
echotarzan
积分
97
帖子
119
#3
2016-10-17 14:34
看你吊车梁也不小,保险起见,我建议整体按照有侧移结构计算。
冇名卒崽
积分
360
帖子
247
#4
2016-10-17 20:54
用结构分析软件或者有限元软件建模,加载各种工况分析,应力和位移在容许值范围内即可。
okok
积分
9324
帖子
5999
#5
2016-10-18 00:50
如果是柱子的计算长度的问题,那么下部按无侧移,上部有侧移。
微信号:nixnauy,欢迎加入论坛微信群。
echotarzan
积分
97
帖子
119
#6
2016-10-24 14:58
这样的结构比较恐怖。万一上部的起吊物掉下来,砸到楼板怎么办?这是可能会发生的大概率事件。
mrjuchangli_481
积分
9
帖子
7
#7
2016-11-19 15:18
上楼说的非常有道理!
WJWH20091
积分
1
帖子
2
#8
2016-12-13 11:18
这种结构形式实际很多,还等待高手解读。
wanyeqing2003
积分
6269
帖子
3960
#9
2016-12-14 15:42
有侧移和无侧移结构是结构设计的一个概念问题。其实是一种经验的方法。
有无侧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侧移不是没有侧向变形,只是这种变形比较小,设计中可以忽略。
一般而言,钢结构设计主要考虑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设计假定是为了简化设计分析,便于工程应用。这里就包含了有侧移和无侧移结构体系的假定和概念。
如果我们能够把结构设计的几个基本因素分析清楚应该就可以了。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wanyeqing2003
积分
6269
帖子
3960
#10
2016-12-14 15:44
再补充一点。
同意二楼的意见,有吊车厂房不建议采用柱底铰接结构。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guojianqing1983
积分
6
帖子
4
#11
2016-12-15 16:19
有侧移和无侧移是说框架柱失稳破坏时的破坏形式,跟侧向变形没有任何关系,
建议按上部有侧移,下部无侧移来考虑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河南李工
积分
4
帖子
2
#12
2016-12-26 14:55
柱底最好用刚接的;纵向可以设置斜撑。
空中打火机
积分
6
帖子
3
#13
2016-12-26 16:40
有侧移还是无侧移的限定标准就是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以及结构体系在发生瞬态的平衡点失去稳定的时候结构体系是否有本身有能力去恢复到自然状态,或者有外力将结构体系要变得将会发生平衡失去稳定的作用非常的明显即重力二阶效应,而结构体系整体发生失去稳定的主要设防方法就是考虑二阶效应配合无侧移的杆件长度系数,楼主在结构上层设置一个平衡失去稳定非常明显的结构体系 而对于下层就相当于形成了充分的重力二阶效应,因此都应该按照有侧移的去考虑并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相对稳妥。
zl278
积分
134
帖子
103
#14
2017-4-14 21:20
钢结构的有侧移和无侧移的差别在于推导稳定计算系数时,是否把侧移作为位移未知数,是基于一定条件假定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严格的来讲,其运用范围是有限制的。
田东
积分
3
帖子
3
#15
2017-9-11 13:04
有侧移无侧移无非就是面内计算长度的取值,按照下部无侧移上部有侧移计算即可。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A. 专业栏区
> A1. 索膜
> A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 A3. 空间结构
> A4. 多高层钢结构
> A5. 厂房
> A6. 桥梁
> A7. 塔桅、容器、船舶及海洋钢结构
> A8. 幕墙
> A9. 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
B. 专题栏区
> B1. 连接与节点
> B2. 防火与防腐防雷
> B3. 稳定与疲劳
> B4. 非线性与预应力
> B5. 试验、检测与鉴定
> B6. 改造与加固
> B7. 焊接
> B8. 工程抗风
> B9. 工程抗震
C. 综合栏区
> C1. 综合讨论
> C2. 钢结构入门
> C3. 概念与构造
> C4. 结构施工图审查
> C5. 事故分析
> C6. 海外通
> C7. 非常建筑
> C8. 基础理论
> C9. 注册考试
> C0. 考研与留学
D. 大结构
> D1.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 D2. 混凝土结构
> D3. 高层混凝土结构
> D4. 特种混凝土结构
> D5. 异形梁柱
> D6. 水工
> D7. 地下工程
> D8. 砌体结构
E. 专业资料、钢结构业界
> E2. 规范、图集、常用数据
> E4. 结构人物
> E5. 施工、监理与造价
> E6. 经济与管理
> E8. 供求信息
G. 软件
> G1. SAP2000
> 弹塑性分析
> G2. MIDAS
> G3. ANSYS
> G5. ABAQUS、DIANA、ADINA及IDARC
> G6. 3D3S
> G7. PKPM & YJK
> G8. AutoCad
> BIM
> G9. 详图设计
> G0. 其它结构软件
> Ga. 软件开发
X. 站务及其他
> X3. 站务专栏
沪ICP备020910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