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统计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
C1. 综合讨论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危险房屋鉴定规范与危险房屋鉴定软件DBA
z2y
积分
80
帖子
51
#1
2021-5-18 12:05
按照《危险房屋鉴定规范》可以方便地判定危险房屋。这是其他规范不能比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楼层危险性综合评价的公式中不同类型构件有不同的权重系数,但数值过于武断。
2.一些非主要构件的加入影响对整体危险性的评级,比如楼板、檩条、栅格他们对房屋安全性的影响不大。但加入计算公式后就会对评级产生影响。建议一般构件评级结果只记入构件评级,不记入楼层评级和房屋评级。
3.柱墙危险点会影响到其上构件。这一条应该根据情况来判定。即看其是否丧失承载能力。
最近试用了危险房屋鉴定软件DBA(可以在
www.goldtime.top
下载),基本是规范的实现。亮点在于可以图显危险点的位置以及危险点的统计。综合评级很快,应该没有什么错误,自动出报告需要一些时间等待。
bjdtm2001
积分
3682
帖子
1938
#2
2021-8-27 16:26
201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危房鉴定标准第6.3节的综合评定方法与旧标准有很大不同。个人感觉更趋于经验算法,而放弃了原先还具有一定理论依据(模糊数学)的方法,有种“拍脑袋”的感觉。根据条文说明,主要还是考虑到旧规范的方法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这边都没有严格按照危房标准的评定方法进行计算,多数还是按照危险点的多少按主观意愿来判定。
提问是一种乐趣,分享是一种快乐。
erzao
积分
861
帖子
506
#3
2022-9-10 17:09
我觉得,危房鉴定标准要求的承载力鉴定导致这个鉴定标准没存在的必要。如果项目能做承载力鉴定,则无论可靠性性鉴定还是抗震鉴定,实施起来并不需要特别多的成本,不如直接做可靠性鉴定——对结构的安全评价更严谨;如果是需要快速的经验得出房屋是否危险的鉴定,那就不应该再要求承载力复核,省得费工费时(承载力鉴定)还得出一个不怎么靠谱(和可靠性鉴定相比)的结论。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A. 专业栏区
> A1. 索膜
> A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 A3. 空间结构
> A4. 多高层钢结构
> A5. 厂房
> A6. 桥梁
> A7. 塔桅、容器、船舶及海洋钢结构
> A8. 幕墙
> A9. 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
B. 专题栏区
> B1. 连接与节点
> B2. 防火与防腐防雷
> B3. 稳定与疲劳
> B4. 非线性与预应力
> B5. 试验、检测与鉴定
> B6. 改造与加固
> B7. 焊接
> B8. 工程抗风
> B9. 工程抗震
C. 综合栏区
> C1. 综合讨论
> C2. 钢结构入门
> C3. 概念与构造
> C4. 结构施工图审查
> C5. 事故分析
> C6. 海外通
> C7. 非常建筑
> C8. 基础理论
> C9. 注册考试
> C0. 考研与留学
D. 大结构
> D1. 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
> D2. 混凝土结构
> D3. 高层混凝土结构
> D4. 特种混凝土结构
> D5. 异形梁柱
> D6. 水工
> D7. 地下工程
> D8. 砌体结构
E. 专业资料、钢结构业界
> E2. 规范、图集、常用数据
> E4. 结构人物
> E5. 施工、监理与造价
> E6. 经济与管理
> E8. 供求信息
G. 软件
> G1. SAP2000
> 弹塑性分析
> G2. MIDAS
> G3. ANSYS
> G5. ABAQUS、DIANA、ADINA及IDARC
> G6. 3D3S
> G7. PKPM & YJK
> G8. AutoCad
> BIM
> G9. 详图设计
> G0. 其它结构软件
> Ga. 软件开发
X. 站务及其他
> X3. 站务专栏
沪ICP备020910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