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XinY structural consultants ltd

 
柱间支撑纵向地震力的计算(结构纵向基本自振周期计算)
lcg






积分 203
帖子 151
2023-8-31 00:18    顶部


柱间支撑纵向地震力的计算,个人一直没有弄明白,最近听了几个机构的视频,各种说法都有,但是大多在采用抗规公式(5.2.1-1) Fek=a1*Geq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时,都是简单地用amax代替a1了事;这样虽然说是简单粗暴,未免过于保守了;于是找了论坛的旧帖子以及百度了一下,发现在《钢结构设计手册》第3版中P539~543页有柱间支撑的计算案例,感觉手册中是由T1(纵向基本自振周期)→a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值)→ Fek来计算的,并非简单用amax代替a1了事,这与抗规公式(5.2.1-1)是完全相符的。
根据抗规GB50011-2010(2016年版)公式(5.2.1-1)中, Fek=a1*Geq,要计算Fek,要先求出a1,要求a1,必须先求出T1(纵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而T1在抗规附录K.1有计算公式:
纵向基本自振周期T1=0.23+0.00025*Ψ1*L*√H3      (K.1.1-1)
此处有3点疑惑:

(1)公式中的屋面类型系数Ψ1,根据说明:大型屋面板钢筋混凝土屋架可采用1.0,钢屋架采用0.85;
手册中案例屋架明明是梯形钢屋架,Ψ1=1.0,是否有误?根据说明,梯形钢屋架Ψ1=0.85才对啊?
另外如果采用焊接H钢屋面粱时,屋面类型系数Ψ1取多少?还能取0.85吗?
(2)抗规附录(K.1.1-1)有几个前期条件: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柱顶高度不大于15m+平均跨度不大于30米
而《钢结构设计手册》第3版中P543页计算柱间支撑的案例,是单层钢结构厂房(不是钢筋砼柱厂房)+柱顶高度29.8m(远大于15m)+厂房跨度36m(大于30m),这三条都突破了公式附录(K.1.1-1)的前期条件,但是手册中在计算结构纵向基本自振周期时,仍然选择抗规附录   (K.1.1-1)公式计算;是不是说明附录 (K.1.1-1)公式的适用范围可以扩大到所有单层轻、重钢结构厂房?而无需关注柱顶高度和厂房跨度?
(3)抗规附录(K.1.1-1)还有个前期条件: 砖围护墙厂房,但是手册中柱间支撑案例并非砖维护墙厂房,根据附录k.1.1下2条对于敞开、半敞开或墙板与柱子柔性连接的厂房,可按式(K.1.1-1)计算并乘以下列维护墙影响系数Ψ2=2.6-0.002*L*√H3   (K.1.1-2);
所以手册中柱间支撑案例,若是彩板外墙,在计算纵向基本自振周期T1时,是否忘记乘以附录(K.1.1-2)的维护墙影响系数Ψ2了?
以上几点,请各位前辈和同仁多多指教?






lcg 修改于2023-08-31 00:58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20910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