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
E6. 经济与管理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中国钢构业遭遇全面洗牌
zhqzhq83
积分
40
帖子
40
#1
2004-9-28 10:06
诸侯割据,外资入侵,“钢构蛋糕”在宏观调控中依然炙手可热,但市场法则却时刻在提醒着趋之若鹜的企业:不做强,就灭亡!
最近几年,中国很多地方缺电,尤其是钢结构行业五大板块所在的区域,电荒事件更是严重影响到了作为能源集约度高的钢构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受宏观调控影响,建筑钢结构市场出现了短期萎缩现象,并直接导致了一批小型钢构企业和“皮包工厂”的倒闭。
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钢构蛋糕”变得炙手可热,但不可否认的是能源和土地资源问题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钢构企业只有快速扫除这两个拦路虎,才能获取更大的蛋糕份额。于是,越来越多的钢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西部、华北等资源丰富地区,以自己的扩张或收购等实际行动,展示了争夺市场份额的决心和魄力。与此同时,这些行动在客观上也加剧了钢构行业竞争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钢结构行业全面进入洗牌阶段。
诸侯割据扩张全面启动2004年之前,中国钢构企业的分布区域比较稳定,主要是五大板块,即:上海板块、苏杭板块、天津板块、粤闽板块和北京板块,但是,今年钢构企业跨区域、大规模扩张之风愈演愈烈,逐渐打破旧格局--
在华北,北京海达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顺义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杭萧钢构在原有大规模的扩张基础上,也宣称其河北子公司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华北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年产值20亿元。在华南,精工钢构公司在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越的广东从化征地300亩,建设华南生产基地。在华东,台湾中钢结构公司投巨资,在上海昆山区投资兴建钢构厂。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加快了对中国钢构市场的抢占步伐,例如,BlueScope钢铁(前身为BHP钢铁)今年成功收购了世界领先的预制钢结构建筑的制造商及供应商巴特勒制造集团……
一时间,各路诸侯相继发力,投入巨资,追求大规模,以称霸本地钢构行业,野心足以窥见一斑。这也预示着中国钢结构行业五大板块的老格局即将解体,取而代之的将是大型企业分布在中国各大区域、更加利于中国钢构行业发展的新格局。而且,新格局下的钢构企业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进而降低钢构行业的总成本,因此对钢构企业的市场拓展非常有利。但是对于布局不合理的钢构企业来说,这种新格局则有可能是一种极大的冲击--高额的运输成本有可能降低其竞争力,不利于其市场的拓展。进一步来说,如果其市场不能有效的在全国拓展,规模优势便很难体现,进而很难具有价格优势,如此下去,其原有的市场也会逐步萎缩,并有可能促使企业灭亡。当然,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其激励程度必然会日益加剧,各大诸侯短兵相接的状况也极有可能出现。
上游“入侵”
优势亟须重写
在各路钢构企业跑马圈地的时候,许多上游钢铁企业也纷至沓来,决心从中分一杯羹。例如,马钢钢构2002年建成投产,当年完成产值1.2亿元,2003年实现产值2亿元,2004年5月,马钢又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第二条钢结构产品生产线。该生产线占地面积17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3万吨,并将于今年年底投产。
同时,今年宝钢在过去数年的基础上,正在做其钢构品牌的整合工作,将其麾下冠达尔、大通、宝成等钢构品牌统一在“宝钢钢构”品牌之下,借助宝钢的品牌优势,以增强自身钢构企业的综合优势。而且,宝钢明确提出要使宝钢钢构成为国内综合实力第一的钢结构制造企业。
此外,莱钢、首钢等钢铁企业也加大了对钢构行业的延伸。
由于上游企业很容易获得原有钢构企业在劳动力、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且具备原有钢构企业很难拥有的综合采购优势,那么原有钢构企业的竞争优势则必须重写,即:整合已有的资源,巩固已有的竞争优势,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否则就只能被市场抛弃。而原有钢构企业的品牌优势就应该花大力气巩固,因为技术可以模仿,人才可以高薪聘请,惟独品牌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下游“倒逼” 利润缩水在即
看着上游企业较高的利润,许多地产开发商开始了心动之旅,纷纷采取措施,以早日跨入钢构行业的大门。
2004年初,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投资3亿元,征地800余亩,强势进入钢结构产业,并高调宣称要打造中国一流的钢结构高新科技型研发制造加工中心。
无独有偶,上海绿地集团采取了控股上游企业的方式进行“倒逼”,即:从宝钢受让了宝钢建设60%的股权,获取了对宝钢建设的控股权。另据绿地集团透露,绿地集团将对“宝钢建设”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和企业机制创新,扩展绿地集团的产业链条,从而推动绿地集团一业特强、相关多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众所周知,建筑钢结构行业的招标对从业公司的经历很看中,即:如果没有类似的工程实绩,钢构公司很难中标大的工程项目。而且,如果原有钢构企业不能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档次,迅速做强,夺得行业发展的先机,那么,其生存的时限就会很快到期。
更关键的一点是,下游企业的“倒逼”是为了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获取更多的优势和发展动力,同时也会使得钢构行业的利润趋于透明化,并带动钢构行业利润的加速“缩水”,这就迫使钢构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来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否则就只能“脱水”而死。这就类似风云变幻的中国家电业,国美、苏宁等零售巨头“倒逼”家电供应商,迫使家电厂商提高效率,降低产品出厂价格,以优化整个供应链条的作业效率。而且,这种从下往上“倒逼”而产生的效率,打破了“单一由制造企业决定效率”的局面,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而且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因此,现有建筑钢结构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由精到强”对决“由大到强”
然而,就在钢构企业一片“诸侯割据”、“外企抢摊”、上游“入侵”、下游“倒逼”声中,2004年7月,浙江潮峰钢构公司却放弃自己的规模不谈,全面推行“精品文化战略”,并决心要做“中国精品钢构第一品牌”,以对行业的盲目扩张形成冲击。事实上,2003年4月开始,潮峰钢构就率先在钢构行业内刮起“精品飓风”,以呼吁中国钢构企业要重视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实际上,除了潮峰钢构,宝钢钢构、巴特勒走的也是“由精到强”的路线,其扩张步伐都相对比较缓慢。东南网架、杭萧钢构、精工钢构、首钢钢构、莱钢钢构、马钢钢构则走的是“由大到强”的路线。
我们知道,企业竞争有个“3法则”,即:自然发生的竞争力量(如果在没有过度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运行的话)将在几乎所有成熟市场中创造一个相同的市场结构――在某一个群体中,3个最主要的企业以多种方式在彼此之间展开竞争,它们提供许多范围广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换句话说,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一个行业将会由占主要市场份额的三个领导公司掌控,其余则是一些锁定行业某一特定目标市场的“专家型公司”。钢构行业也不会例外。但是目前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钢构企业却远在100家以上,离“3法则”中的“三个公司”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市场成熟之后,90%以上的钢构企业都将难逃灭亡的厄运。
因此,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已经全面进入洗牌阶段,而且总体趋势上,建筑钢结构企业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快速扩张,朝“做大”的方向发展,其二是注重“练内功”,朝“做精”的方向发展。至于两条路线孰好孰坏,笔者则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走得好,同样都有希望成为未来中国建筑钢结构市场的领导者。但是,无论是“做大”还是“做精”,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做强”。换句话说,要么是“由精到强”,要么是“由大到强”。当然,如果钢构企业在未来几年内不能做强,那么市场是无情的,等待自己的就只能是灭亡。一言以蔽之,即:“不做强,就灭亡。”
(中国企业报)
逍遥一片云
积分
-7
帖子
2
#2
2004-11-17 09:08
这个问题是早已经出现的了。没有什么的。企业经营是有规律的。
cscec1b-scyx
积分
1
帖子
6
#3
2004-12-23 20:33
国有钢构公司难免被淘汰
jjj1236
积分
11
帖子
12
#4
2004-12-24 00:05
很好.不过文章中未提到外国公司进入对本行业的影响,我认为尽管目前尚未出现这样的情况,但现在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外资的进入也在不断加强,外资不进入中国市场则已,一旦进入,将会大量涌入,不会给中国企业很大的回旋余地,应付空间的.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发帖规则
论坛制度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