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积分 83
帖子 30
|
|
请教各位大虾,这种连接是什么意思?不连腹板算铰接还是刚接?
|
|
|
|
pplbb
积分 2005
帖子 466
|
|
header
积分 83
帖子 30
|
|
您的意思是说这根梁上没有荷载,它的作用只是起到平衡对面那根梁的弯矩?
或者是说这根梁上剪力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是前者那是否经济?如果是用空间框架计算的结果那建模的时候要事先考虑到这种构造,请问是凭经验还是根据初算的结果调整?
|
|
|
|
okok
积分 9577
帖子 6097
|
|
受力应该不是梁的行为了。应该按柱或拉杆对待。其上应无荷载。
分析时,可通过解除端部剪力等方式建模。
端部6个自由度的不同组合,会得到各种复杂的端部形式,铰接和刚接只是两种极端情况,图片中的节点似不能简单的归为铰接或刚接。
|
微信号:nixnauy
|
|
|
|
North Steel
积分 507
帖子 284
|
|
各位高手别猜了,铁定了是个错误的连接。从节点看有以下几点与常规手法向背。
1。翼缘打孔是通常不采用的,尤其是在重钢中。
2。接入柱腹板的梁,其连接板与柱腹板用工地焊(如果没看错)不是正常采用的方式。
3。梁腹连接板4个bolts,也采用双排布置,更无道理。
综上几点,才有此结论
贴图的是位有心人。
|
|
|
|
okok
积分 9577
帖子 6097
|
|
和North Steel兄观点不同。
1。翼缘打孔是通常不采用的,尤其是在重钢中。
经常采用,甚至高层。
2,连接板和柱腹板不可能是工地焊。猜测你可能受腐蚀的锈斑误导了。
3,梁截面较小,放不下抗震要求的至少3个螺栓,只能放到2排。
|
微信号:nixnauy
|
|
|
|
若愚
积分 474
帖子 160
|
|
该连接更接近于刚接,类似采用T型钢的刚接做法.
弯矩和剪力均由连接螺栓传递.
这种连接一般用于剪力较小的情况.
请指教.
|
|
|
|
3d
积分 3175
帖子 1886
|
|
若愚 wrote:
该连接更接近于刚接,类似采用T型钢的刚接做法.
弯矩和剪力均由连接螺栓传递.
这种连接一般用于剪力较小的情况.
请指教. 基本同意若愚兄观点
在连接设计中腹板连接主要用于抗剪,估计此构件剪力较小,
不过也有腹板与柱翼缘用角焊缝现场连(不常用)
|
|
|
|
steelMen
积分 7
帖子 5
|
|
North Steel 说的完全正确,无论是构造还是力学模型这个节点都不成立,首先一点翼缘不该承受剪力,如果这根梁没有剪力哪里来的弯矩,照我说来,这根梁除了使自己立在那,别无他用。使用T型连接件的梁柱连接,必须有腹板连接板。
|
|
|
|
Donkey
积分 174
帖子 62
|
|
1)有螺栓连接腹板之梁:此螺栓是不太正确,可仅做安装用,连接板与梁腹板加焊缝;即使高强螺栓加焊,在国外重钢中采用也很多,而国人对安全性特别是抗震普遍认识不足,在结点上斤斤计较,往往得不尚失。
2)无腹板连接之梁:这是杆,不是梁,只承受的是拉压力,不能承担横向力,(或者力很小可不记,即使这样也要局部验算支座强度),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本人也有这种作品,但支座经过了特殊设计处理。
望各位大虾指点!
|
|
|
|
yjj1225
积分 114
帖子 46
|
|
此节点是北京某住宅工程的实际节点,该工程据说是建设部的试点工程。
个人认为这种节点是可以传递一定的弯矩和剪力。
如能作些试验研究就更好了。
|
|
|
|
tzpllf
(Tan)
积分 549
帖子 509
|
|
我认为只有傻才样做:
1.受力不明确!
2.浪费才料!
|
|
|
|
钢铁
积分 10
帖子 6
|
|
钢铁
积分 10
帖子 6
|
|
推荐以下设计简介:必须看一下,收获意想不到!!!!
http://www.h200-700.com/lwj.htm
|
|
|
|
SEPCI
积分 164
帖子 83
|
|
翼缘相连是刚接的最主要特征,因此该节点是刚性节点。
|
|
|
|
okok
积分 9577
帖子 6097
|
|
该节点不能抗剪,构件上有隔户墙自重,应做腹板抗剪连接。
|
微信号:nixnauy
|
|
|
|
North Steel
积分 507
帖子 284
|
|
谁知道哪家设计的?
塞博斯是那的?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节点。
|
|
|
|
peterman722
积分 1099
帖子 381
|
|
该节点不能抗剪!可以抗弯,但抗弯的前提是节点不能因为受剪破坏而失效。
不能抗剪是没有错的。但如果梁下另有抗剪力的构件,比如支撑什么的,此节点也许还有成立的理由。
|
|
|
|
wxg
积分 1716
帖子 393
|
|
懒虫
积分 1116
帖子 518
|
|
看具体条件。
严格来说,除了销子连接等个别情况外,一般都不是理想的铰接。
例如只连接腹板,当弯矩小时完全是可以传递弯矩的(除非只用一根螺栓连接),只是其抗弯承载力一般很低。
以上节点如果剪力很大时,不时理想的节点,如果较小的剪力是可以传递的。
传递轴力和水平剪力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梁两端都不传递某方向的水平力,例如都不传递垂直剪力,结构体系不成立,杆位移无限大。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结构师编小软件=农民改善农具
|
|
|
|
lch
积分 118
帖子 48
|
|
前些天在一本书中看到了对这个节点的介绍和计算方法,具体哪本书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好象是日本的做法,介于半刚性和刚性之间,翼缘可承担一些剪力,在剪力较小时可看作刚性连接。
|
|
|
|
peterman722
积分 1099
帖子 381
|
|
lch兄说的有道理,图中连接梁与柱的构件类似角钢,据《钢结构设计原理》(陈绍藩pp258),此种属于半刚性连接,可以用在层数不超过10~15的多层框架中。
但是我认为该种连接抗剪能力值得研究。
|
|
|
|
xu314
积分 268
帖子 138
|
|
这是四不象.会在接点处引起应力集中.很快会在地震中破坏.
|
|
|
|
chenhongwen
积分 23
帖子 8
|
|
taozi9301
积分 18
帖子 8
|
|
在设计中通常的假定是翼缘承担弯距,腹板承担剪力。如图所示的节点的确不一般。
|
|
|
|
yxcm_sh
积分 324
帖子 88
|
|
这种连接方式属于半刚性连接,上下角钢既可以承受部分弯矩,同时又可以承受剪力(在下认为"下角钢"可以与"牛腿"简单的相比较)
|
|
|
|
lflgz
积分 89
帖子 41
|
|
周永江
积分 82
帖子 25
|
|
hhh
积分 2976
帖子 1601
|
|
猜测一下设计者的思路.
梁作用:
1,将竖向荷载传给柱 2,减小柱的计算长度
竖向荷载很小,极容易满足.
采用常规刚接做法,节点复杂,制作安装不简明
采用常规铰接做法,即仅用连接板与梁腹板连,对柱的支撑作用不好.
因此采用照片中做法,节点刚度较差,可有一定程度转动,在铰接刚接之间,但更接近刚接.梁上下翼缘位置有柱水平加劲肋相对应,支撑效果好.
|
|
|
|
jumpman324
积分 61
帖子 32
|
|
此连接为铰节点,下部角钢受剪力,上部连接是为了梁稳定。见陈富生《高层钢结构设计》一书。
|
|
|
|